日本牲交大片免费观看忙_国产色婷婷免费视频在线观看_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_日韩欧美亚免费高清视频

貴州家譜酒業(yè)有限公司

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百家姓 百家姓
發(fā)布時間:2016.11.25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shù):

唐姓:在中國《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均有分布。在韓國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在日本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帶。唐姓是中國姓氏排行26位大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今唐姓以四川、湖南、貴州、山東、安徽、廣西等省區(qū)居多,這6省唐姓占全國唐姓人口60%。

說文》:“唐,大言也。” 構(gòu)成漢族唐姓來源主要有三支:姚姓、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歷史。第二支是姚姓子孫衍生的唐姓,第三支是外族姓政唐姓。包括漢時南蠻三國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滿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當(dāng)代唐姓的人口已達(dá)1600余萬,為全國第16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1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重慶等地,大約占唐姓總?cè)丝?0%。唐姓人口在北方諸省的比例大約在0.65,在南方比例大約1.2%左右,而在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比例在2.4%。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晉陽、魯國北海、晉昌等。唐的堂號除了與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號有禪讓堂和圣仁堂。

【唐氏孟權(quán)公后裔群】:郡號:晉昌郡;堂號:桐封堂;唐孟權(quán)后裔,其后裔居于廣西全州/灌陽、四川廣安岳池、四川綿陽、四川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等地。字輩:孟孔叔梓彥,永志唐德守;元良啟世昌,禮義承繼祖;榮華(福/發(fā)/興)萬方,孝友傳家寶;忠賢輔國章,天倫全克備,富貴耀桐莊;這支屬于宋朝“五豸唐門”唐介后裔。



《說文》:“唐,大言也!敝秆哉Z夸誕不實之意。帝堯號陶唐氏,應(yīng)是以燒陶為業(yè)的部落之首領(lǐng)。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之上有一個枝條編織的蓋子,為了在內(nèi)煮物時,不會因湯沸而翻滾出外。湯沸時,聲響大,故唐與湯音義可通。而后人在字典中所解釋的唐字,已經(jīng)失去了唐的本義,而引申“聲響大”為“說大話”之意了。但是,唐作為地名和姓氏,它仍舊保留了本義。唐氏族與陶唐氏有關(guān),唐即以陶器煮湯之意,說明這個氏族已經(jīng)用熟食代替了野蠻的生食,是文明的進(jìn)步,也即原始社會所稱的陶唐孝。陶唐氏族是以制燒陶器的職業(yè)作為氏族名和族徽的,進(jìn)而發(fā)展深化出陶、唐、湯、蕩等相應(yīng)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稱唐,最終形成唐國和姓氏。

宗親會

世界唐氏宗親總會由大唐青年聯(lián)合會、唐氏文化研究會、唐氏企業(yè)聯(lián)盟組建而成,又稱“三會”。


大唐青年聯(lián)合會

2012年7月21日上午由唐氏部分宗親于中國湖南長沙岳麓山成立發(fā)起成立全球性唐氏宗親青年組織——大唐青年聯(lián)合會。

會長:唐祖曉

執(zhí)行會長:唐賢敏

本會的宗旨:團(tuán)結(jié)奮進(jìn)、敢為天下先、教育興族、實業(yè)興邦。

為建設(shè)世界唐氏而努力奮斗。

(一)團(tuán)結(jié):愛國愛族、互幫互助;

(二)教育:搭建全球唐氏青年交流與學(xué)習(xí)的平臺;籌備成立大唐商學(xué)院為唐族培養(yǎng)培養(yǎng)唐氏“德、智、體、眾”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三)實業(yè):秉承洋務(wù)運(yùn)動先驅(qū)唐挺樞:“敢為天下先”的優(yōu)秀品德,努力發(fā)展唐氏實業(yè),發(fā)展唐氏金融業(yè);

(四)扶弱:幫扶唐氏和社會各界弱勢群體;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五)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挖掘弘揚(yáng)唐氏家族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

(六)交流:與不同姓氏、民族青年交流、建立 友好關(guān)系。

第四條 本會的活動地域:全球


唐氏文化研究會

唐氏文化研究會由“中華唐氏宗族文化研究會”發(fā)起成立,是由中國和海外唐氏族人尋根問祖,世系源流、家乘譜碟研究,“唐氏文化研究會”和海內(nèi)外學(xué)術(shù)交流的群眾性學(xué)術(shù)研究組織,他負(fù)有指導(dǎo)編寫各地唐氏族譜,研究和保護(hù)唐氏文化遺產(chǎn),宗親聯(lián)誼,凝聚鄉(xiāng)情、親情、友情,團(tuán)結(jié)協(xié)作,解決唐族事務(wù),唐氏企業(yè)家信息交流、團(tuán)結(jié)協(xié)作、孝慈友愛、興族作貢獻(xiàn)的職責(zé)。


唐氏企業(yè)聯(lián)盟

唐氏企業(yè)聯(lián)盟由“中華唐氏企業(yè)聯(lián)盟戰(zhàn)略研討會”發(fā)起成立。


起源

唐(táng)姓,源出有:[2-4]


源流一

出自姚姓和姬姓與祁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后。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六世孫,姓伊祁,名放鄖,舜帝是黃帝十世嫡長孫姓姚名重華。堯舜是他們的謚號。他最初被封于陶,后來遷于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成為天子后,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堯做了100年天子后禪位給舜,堯死后,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山西省翼城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原來帝堯的后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后來就姓了唐。同時周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后在魯縣為唐侯,被楚滅后,其子孫也姓唐。又有唐堯后代受封于郚,稱唐郚(鄌郚),后人以唐(鄌)為姓。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后,其后人也稱為唐氏。還有復(fù)姓唐山姓、北唐姓改為唐姓。以上這幾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


源流二

源于西南夷,出自東漢時期白狼王部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后漢書·南蠻傳》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古稱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數(shù)民族普米族的先民。普米族,自稱培米、拍米、批米,普米語中“米”意為人,培、拍、批是一音之轉(zhuǎn),都是“白”的意思,即普米語的漢義為“白人”。普米族的他稱較多,漢文史籍依其自稱而寫作“般木”或“白狼般木”,即白狼族人,稱白狼夷。至?xí)x朝時期,以他稱而寫作‘西蕃’,清朝以后稱之為“西番”。在其周圍的少數(shù)民族中,藏族、摩梭人稱之為“巴”,彝族則稱其為“俄!,納西族稱之為“博”。清朝時期撰著的《云南通志》、《維西見聞錄》等史籍中,亦將普米稱為“巴直”。普米族最初只有以上八大漢姓,其它普米族漢姓大多是后來才發(fā)展起來的,例如格母部落的漢姓已發(fā)展為郭、楊、馬、董、煙、肖、龍、宋、項等等。

這四個普米族部落現(xiàn)今主要分布在木里鹽源后所、右所、中所、寧蒗蒗蒗、永寧、寧蒗溫泉、拉伯、西川、木底箐、翠玉、紅橋、新營盤、戰(zhàn)河、跑馬坪、永勝、麗江、維西、寧蒗金綿、西川、新營盤、寧利等地。從整體看,大分散小聚居是普米族分布的一個特點。普米族大部分與其他民族雜居,使之形成了開朗;磉_(dá)、豪放的民族性格。


源流三

據(jù)《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甘肅)羌族中有唐姓。


源流四

源于回紇族,出自元朝時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屬于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據(jù)史籍《元史·唐仁祖?zhèn)鳌分械挠涊d,元朝時期,西域畏兀人中有唐仁祖。唐仁祖,字壽卿,畏兀人(回紇),因其祖輩稱唐古直氏,因此宋、元時期其子孫都以漢姓唐為氏。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爾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學(xué)士承旨。在此期間,元成宗尊太母元妃為皇太后,由于唐仁祖精于書法,特詔令他書寫冊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

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為洹國公,賜謚號為“文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孫中,皆以漢姓唐為氏。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塔喇氏,人數(shù)龐大,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ara Hala,漢義“曠野”。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白氏、唐氏、匡等。

⑵.蒙古族圖羅魯特氏,亦稱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nèi)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Tulolut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


源流六

源于滿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眾多”,世居扎庫木(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部)、寧古塔(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大伙房水庫)、馬察(今吉林渾江)、占河(今吉林雙陽)、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吉林市)、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沈陽石佛寺)、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長白山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譚氏、舒氏。

⑵.滿族泰瑚特氏,亦稱唐烏勒特氏,滿語為Taihut Hala,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

⑶.滿族唐達(dá)氏,滿語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灘,今烏蘇里江北岸)。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佟氏。

⑷.滿族唐古氏,亦稱湯務(wù)氏、陶古渾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唐括部,以部為氏,滿語為Tanggu Hala,漢義“百”,世居哈達(dá)(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陶氏。

⑸.滿族唐佳氏,亦稱湯佳氏,滿語為T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安褚拉庫(今俄羅斯濱海地區(qū))。清朝中葉以后多多冠漢姓為唐氏。

⑹.滿族唐尼氏,滿語為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遼寧沈陽石佛寺)。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

⑺.滿族唐顏氏,滿語為Tangyan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唐氏。


源流七

源于土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葉多取部落名稱中的諧音漢字“唐”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于藏族,出自民國初期西藏唐官,屬于以官職稱為為氏。民國初的北洋政府時期,在西藏地區(qū)設(shè)置了兩大官吏體系,其中之一就是唐吉忒官,負(fù)責(zé)輔佐北洋政府管理西藏地區(qū)政務(wù)事宜,可以由任何普通人來擔(dān)當(dāng),但必須通曉漢、藏兩族語言,不論職位,統(tǒng)稱唐吉忒官,簡稱唐官。其實,唐吉忒官的主要職責(zé)就是溝通漢族與藏族之間的語言與生活習(xí)俗,幫辦一應(yīng)雜務(wù)。在唐吉忒官及其后裔子孫中,就有以其官職稱謂為漢姓者,稱唐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為氏。今瑤族、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布,多為明、清時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地區(qū)實行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被地方漢族最高行政長官賜予的漢姓,亦有漢族兵員駐守邊疆時與各民族聯(lián)姻后帶入的漢姓。


得姓始祖

主要為唐堯(伊祁放鄖、姬放鄖、帝堯)、虞舜姚重華、唐叔虞(姬叔虞)、唐仁祖(唐古直·仁祖)。


各支始祖

唐伯徵:駕前指揮,字遠(yuǎn)稽,號遂良,葬寧邑七都八區(qū)石都□□,而左□山午山子向,隸丁癸石墓碑記山禁員,后裔步亨及衡英竹筠三契據(jù)。元配:高氏,封安人,葬楓樹山子山午向。子三:寶珍;珠;瑞。續(xù)配:謝氏,封安人,葬楓樹山高安人瑩同向石墓。子一:寶璌。是為善邑唐氏始祖。

唐 佑:字承裕,仕唐,任兩廣節(jié)度使,賜紫金魚袋,誥授銀青光祿大夫致仕,居道州鵝頸觜,繼居衡州踏水橋,后遷于潭生沒闕,諭葬于本邑淦田舊一百三都,今十六都十甲,地名金煙衡戌山,辰向有碑有志有圖有傳有墓田十二畝。元配:黃氏,誥授一品夫人,生沒葬闕。生子三:唐潼,唐灒,唐汴。是為金田唐氏在城堂始祖。

唐寧雄:仁公長子,名剛行四,唐朝中和間任豐城令避亂歸歸隱路過唐溪見山水秀麗遂由米嶺而遷歸焉,公謀謨神斷慷慨激烈正直自如既明且哲避地避地卒,創(chuàng)家業(yè)卒葬本都隴云山,按米嶺古屬筠州今隸奉新。元配:諶氏,五里人,卒葬與夫合墓。子二:進(jìn)瞻;進(jìn)穩(wěn)。是為湖南瀏陽唐氏始祖。

唐壽興:丕謨之子,字松齡,號禮翁行敬四,公襟懷淡宕嘯傲山水因念,祖訓(xùn)萬邑可家遂契妻子而遷焉,其才猷經(jīng)濟(jì)道德文章真足垂裕后世綿遠(yuǎn)無窮迄今五百馀年。蕃衍湘贛歷傅不朽者皆,公厚德之所致也,壽九十有八沒葬江西萬載城外涂陂真武形。元配:熊氏,沒葬萬載一都柞柱窩口虎形。繼配:趙氏,沒葬涂陂真武形與夫合墓。子二:虎,世居萬邑;彪,遷居瀏邑。是為湖南瀏陽唐氏始祖。

唐世旻:唐朝永州刺史唐世旻(即仁澤尊王,歷朝皇帝均有的敕封,北宋永州人民為祭祀他而建有唐公廟,南宋微宗帝敕賜“靈顯神祠”匾額)由山西太原徙楚零陵,其子元本、其孫承裕,均居零陵南鄉(xiāng),厥后曾孫唐冕自北宋(977-997)年間,以家于東安之龍溪。冕生持(承信郎),持生信明,信明生澤(迪功郎),澤生干(縣丞),干生三子一女,自本、自木、自介,一女適伍進(jìn)士,自本生天定、自木生天成、自介生天申,天申生元瑛,其元克、元楚、元添、元升乃堂兄弟也,元瑛生淑清,淑賢不知誰之子,淑清生仁卿,濟(jì)卿、壽卿、和卿乃叔伯之兄弟也。舊譜云:承裕公以后無考,天定以后,因宋元間遭世大亂,兵燹之害,無復(fù)考據(jù),縱觀東安唐氏各宗支,世旻公后裔各自將明甫、良甫、章甫、玉甫、榮甫、賢甫、東甫、德甫、吉甫、康甫、宗甫、世甫等奉為立籍始祖纂修族譜。從家世始祖冕公至今歷時1033年,冕公派下至今38代,后代散居在各地,主要聚居縣城的龍溪河、紫水河以及湘江河兩岸村莊。


遷徙編輯

唐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16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1600萬,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1.16%左右。唐姓發(fā)源地當(dāng)有四處:陜西、山西、豫魯(今河南、山東間地)、湖北。上述陜西、山西、豫魯三地在發(fā)展中成為唐姓繁衍中心,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

秦漢時,唐姓分布于江蘇、江西、四川、廣東、安徽、浙江、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據(jù)載,戰(zhàn)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于沛國(今屬江蘇),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今屬四川)令,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潁川(今屬河南),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今屬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今安徽當(dāng)涂縣東北)太守。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蕩不安,北方戰(zhàn)火連天,唐姓人隨著南遷隊伍,更廣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在那時任孫吳政權(quán)中的尚書仆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zhèn)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今屬甘肅)刺史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jīng)鲋,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山西定襄縣西北),后發(fā)展成為唐姓歷史上****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后魏華州刺史、唐純?nèi)魏笪禾,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涼州太守。隋唐時期,隨著河南固始人陳元光開漳入閩,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宋元時又有唐姓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fā)展而來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時,又有唐姓人移居臺灣,遠(yuǎn)徙海外的。

先秦時期

唐姓最初主要活動于山西、陜西、河北、河南等地。

秦漢時期

唐姓已經(jīng)進(jìn)入了山東、江蘇、安徽、四川、廣東等地。據(jù)史籍記載,戰(zhàn)國時魏國人唐雎之孫唐厲遷于沛國(今江蘇沛縣),唐厲四世孫唐都任臨邛令(今四川臨邛),唐都之孫唐林被封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潁川(今河南登封),唐蔚之三世孫唐帽任會稽太守(今浙江紹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陽太守(今安徽當(dāng)涂)。

魏、晉、南北朝時期

社會動蕩不安,北方戰(zhàn)火連天,唐氏族人隨著南遷隊伍,廣泛地分布于南方各處。此時,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孫吳政權(quán)中的尚書仆射一職,唐固三世裔孫唐彬任晉鎮(zhèn)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涼州刺史(今甘肅涼州)張軌之女,遂把家安到?jīng)鲋,唐熙之子唐鄆任前涼凌江將軍,從涼州遷居晉昌(今山西定襄),后發(fā)展成為唐氏歷史上****郡望。唐鄆之曾孫唐瑤那時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唐瑤之孫唐褒任后魏華州刺史、唐純?nèi)魏笪禾,太原發(fā)展成為晉陽郡,唐氏重心。唐純之子唐令世,唐令世之子唐靈芝,為壽陽令。唐靈芝之子唐邕,字道和,北齊尚書。唐邕三子唐羲,唐鑒,唐懿。唐羲隋府州刺史,唐鑒為武賁郎將,唐鑒之子唐儉,字茂約,唐尚書特進(jìn)莒國公。唐儉弟唐憲,字茂彝,終金紫光祿大夫。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涼州太守。南朝齊國時有三吳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唐寓之,曾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后稱帝,國號吳?梢,晉朝時,唐姓已是湖南的著名大姓,甘肅、浙江等地也有唐姓的聚集點。南北朝時期的唐氏族人已相當(dāng)廣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

隋、唐兩朝時期

河南固始唐氏族人隨陳元光開漳入閩。唐雎一支有唐瑤的七世孫唐休王景任職宰相。

宋、元兩朝時期

又有唐氏族人遷居南方,由北方發(fā)展而來的唐氏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宋朝有晉昌唐氏族人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后遷福建永定,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 明、清兩朝時期,又有唐氏族人移居臺灣,遠(yuǎn)徙海外的。至此,唐氏族人足跡遍布中國大地。在清朝時期,閩、粵唐氏族人有的移居,進(jìn)而又有人遠(yuǎn)徙海外,如當(dāng)代“航運(yùn)大王”印度尼西亞華人唐裕等。今丹東鳳城鳳山鄉(xiāng)滿族他他拉部唐氏族人隸屬正紅旗滿洲,明崇德年間奉旨駐守奉天府(今沈陽)新城堡,后其世祖他他拉·古巴達(dá)奉命移駐鳳凰城城東村,后裔今散居于鳳城草河、岫巖靈溝等地。宋朝時期號稱“五豸唐門”有:唐肅、唐詢(唐肅之子)、唐坰、唐介、唐淑問(唐介之子);唐坰后裔居于廣西全州、廣西灌陽、四川廣安岳池、綿陽安縣、重慶等地;唐介后裔居于廣西玉林、桂林、廣東、四川廣安、四川綿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湘潭唐氏
  始祖義華公,字國珍,行二,世居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洗馬池四排樓下,仕元永州太守,至正15年(1355)掛冠歸里,舟過潭之昭陵,偶值風(fēng)阻,挈家泊岸十里許而居,至四派衍為芳、源兩房。清康熙26年(1687)建宗祠于虎嘯壩。清初纂成墨譜,康熙57年(1718)續(xù)修,乾隆12年(1747)三修,乾隆35年(1770)四修,道光2年(1822)五修,咸豐8年(1858)六修,光緒28年(1902)七修。字派:(自十八世始)作述昭先澤,聲名起繼賢,傳家貽令緒,樹德務(wù)心田。

唐姓人口分布比例

宋朝時期,唐姓大約有3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約占全國唐姓總?cè)丝诘?1.8%。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廣西,這五省唐姓大約占唐姓總?cè)丝诘?8%,其次分布于江蘇、河南、安徽,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蘇皖浙為中心的兩大唐姓人口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唐姓大約有5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5%,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湖南仍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時減少了近一半,約占唐姓總?cè)丝诘?7.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蘇、廣東,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間,唐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湘川、蘇浙皖贛、粵桂三大塊唐姓人口聚集地區(qū)。


分布

當(dāng)代唐姓的人口已達(dá)1600余萬,為全國第十六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1.16%。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萬激增到1600余萬,增長了30倍之多,唐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約占唐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安徽、重慶、廣西、江蘇、貴州、云南六省,又集中了20%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總?cè)丝诘?.1%,為唐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湘桂云貴川渝、皖蘇兩大塊唐姓高比率區(qū)域。在近600年間,唐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qū)別,尤其是流動方向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jīng)大于由北向東南的遷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為移動的主流。


唐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湘桂渝、云川東部、廣東北部、江西西端、湖北西南,唐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1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dá)到3%以上,這一區(qū)域的面積僅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4.4%,居住了大約30%的唐姓人群。在云川西部、海南、廣東大部、鄂贛大部、皖蘇滬、浙江北部、福建西部、山東東部、河南南端、陜甘寧南部、青海東部、內(nèi)蒙古東北角、黑龍江西北角,唐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0.38%--1.14%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3.7%,居住了大約20%的唐姓人群。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晉、秦,如戰(zhàn)國時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漢時,唐雎之孫唐厲徙居沛國(今江蘇沛縣);東漢時唐翔在丹陽(今安徽當(dāng)涂縣東北)定居;晉代唐熙定居涼州(今甘肅武威),其子唐輝又徙居晉昌(今山西定襄縣西北);南朝齊時有三吳地區(qū)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唐寓之曾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稱帝,國號吳。由此可見,南北朝時期唐氏已相當(dāng)廣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唐朝時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晉昌唐氏隨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寧都,后遷廣東潮陽、大埔,又有遷梅州及廣西者。清代,閩、粵唐氏有的移居臺灣,進(jìn)而又有人遠(yuǎn)徙海外,如當(dāng)代有"航運(yùn)業(yè)大王"之稱的印尼華人唐裕。


家譜

廣西全州沙坪(灌陽)、四川廣安岳池、四川綿陽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于民國修《沙坪唐氏家譜》,老譜珍藏于廣西全州沙坪廟頭共11卷,始祖唐孟權(quán);宋朝時期先祖有唐介、唐坰,號稱“五豸唐門”。

上海唐氏重修族譜八卷,(民國)唐錫瑞纂,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泰興延令唐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民國38年(公元1949年)雙鳳堂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泰興縣珊瑚洋港村。

江蘇丹徒關(guān)沙唐氏族譜十卷,(清)江靜亭等纂輯,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丹徒關(guān)沙唐氏宗譜十二卷,(民國)唐念曾等重修,民國七年(公元19l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五卷,(清)唐正麟主修,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常州唐氏澠豸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十卷,(清)唐云和等修,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常州唐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民國)唐晉歧等修,民國16年(公元1927年)慎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宗譜,(清)唐鍾琦等修,清光緒12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24冊,F(xiàn)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家譜,(民國)唐順德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22冊,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缺一冊)。

江蘇常州毘陵唐氏家譜,(民國)唐宗海主修,唐肯總纂,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排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jìn)唐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殘本,F(xiàn)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江蘇武進(jìn)唐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唐增儒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垂裕堂排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武進(jìn)唐氏七修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民國)唐蒼玉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武進(jìn)毘陵唐氏宗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唐泰誠、唐續(xù)彬等續(xù)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崇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武進(jìn)毘陵唐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檔案館(存世系一冊)。

江蘇武進(jìn)毘陵唐氏宗譜,(清)唐允中等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冊,殘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

江蘇無錫前洲西里唐氏六修宗譜十二卷,(清)唐肇瑾等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敬愛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無錫前洲西里唐氏七修宗譜十二卷,(清)唐茂盛等修,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敬愛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江蘇無錫前洲唐氏宗譜十九卷,附譜一卷,(民國)唐秋泉修,民國27年(公元1948年)享敘堂排印本22冊,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浙江蘭溪東魯唐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芝堰鄉(xiāng)上唐村(缺第七~八卷)。

浙江蘭溪東魯唐氏族譜二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甘溪鄉(xiāng)劉家村。

浙江蘭溪唐氏宗譜五卷,(民國)唐文卿纂,民國25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黃店鄉(xiāng)山後塘村。

浙江常山晉昌唐氏宗譜四卷,(民國)祝其三重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天馬鎮(zhèn)七里弄村豬母山底。

浙江常山球川里山唐氏宗譜八卷,民國22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序),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球川鎮(zhèn)楊家村里山(缺第四卷、第八卷)。注:首修於清乾隆16年。

浙江常山唐氏宗譜一卷,著者待考,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xiāng)巖前村(不全)。

浙江遂昌蔡溪唐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F(xiàn)被收藏在浙江遂昌縣焦灘鄉(xiāng)格路口村。

安徽含山濡須唐氏宗譜四卷,(清)唐之傳、唐名庚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F(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安徽桐城唐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情美、唐步鰲等三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紹勛堂木刻活字印本22冊,F(xiàn)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譜,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一卷,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檔案館。

安徽潛山崇本堂唐氏宗譜十八卷,首三卷、末一卷,(清)唐螢英五修,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潛山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冊,F(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

安徽石臺唐氏宗譜六卷,(清)唐洪松、唐為均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福建莆田續(xù)北苕國唐氏宗譜六卷,(清)唐朝泰等纂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績溪唐氏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江西唐氏歐蘇合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三卷,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

江西萬載唐氏續(xù)修族譜十一卷,首兩卷,(清)唐景皋等纂修,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缺第十一卷下冊)。

江西萬載唐氏族譜七卷,首一卷,(清)唐螢等纂修,清道光16年(公元1836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缺第三~四卷)。

江國銅鼓金雞唐氏宗譜,(民國)唐忍銘、唐烈明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F(xiàn)被收藏在江西省銅鼓縣地名辦公室。

河南固始唐氏族譜,(清)唐頌平、唐舜英撰,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臺灣。

湖北新洲唐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唐江濤、唐秀清等重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縣前進(jìn)鄉(xiāng)李旻村。

湖北江陵唐氏家譜世系圖一幅,著者待考,F(xiàn)被收藏在湖北江陵縣荊城漁場湖北江陵縣檔(復(fù)制件)。注:文字為滿文。

湖南長沙唐氏續(xù)修支譜,(民國)唐樹林等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長沙唐氏桐封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南京大學(xué)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

湖南寧鄉(xiāng)晉陽唐氏重修族譜,首一卷,(清)唐啟煦纂,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而卷、卷首,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寧鄉(xiāng)石漢唐氏六修通譜五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國)唐藻亭、唐蔭寶等纂,民國十九年(公元1920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錦石唐氏四修族譜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垂鐫等纂,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冊,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另有一部存四冊)。

湖南湘潭中湘唐氏朝支六修譜十四卷,(民國)唐澤耀纂修,民國26年(公元1937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F(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潭唐氏敦本堂七修譜二十二卷,(民國)唐述春、唐澤煌等纂修,民國31年(公元1942年)敦本堂排印本32冊,F(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鄉(xiāng)唐氏族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xiāng)唐氏族譜十卷,(清)唐星煥纂序,清咸豐三年(公元1863年)福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xiāng)新園唐氏七修族譜二十六卷,(民國)唐業(yè)凖、唐業(yè)棐等續(xù)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倫鑒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殘本)、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衡山衡邑唐氏續(xù)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清)唐卿杜、唐文青續(xù)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湖南衡山治平唐氏四修族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思芳等續(xù)修,清朝道光年間唐氏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湖南衡山治平晉昌唐氏五修族譜,(清)唐清思纂修,清朝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十九冊。現(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唐氏四修族譜,(清)唐榮朝、唐鼎元修,唐明銑等纂,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唐氏五修族譜,(清)唐吉光纂序,清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武岡唐氏三修族譜,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唐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唐丙德、唐汝梅等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海南省檔案館(存四卷)。

廣東揭陽唐氏房譜著者待考,(清)唐昭喜纂修,清光緒33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臺灣。

廣東新會白石唐氏族譜,(清)唐元棟纂修,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新會唐氏族譜,(清)唐集瑤續(xù)修,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修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七卷,F(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新會唐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東瓊山唐氏族譜二卷,(清)唐煥章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廣西唐氏族譜五卷,(清)唐廷植等纂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褥經(jīng)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圖書館。

廣西永福唐氏族譜,(清)鋤經(jīng)草堂重修,清朝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F(xiàn)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

四川綿竹唐氏家乘,(民國)唐淵儒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錦竹唐氏石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南京大學(xué)圖書館。

四川中江唐氏族譜,(清)唐迪瑔續(xù)修,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關(guān)縣唐氏族譜六卷,(清)唐道濟(jì)撰,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南開大學(xué)圖書館。

四川關(guān)縣唐氏族譜八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開縣東門鄉(xiāng)十一村(缺第四卷)。

四川儀隴唐氏宗譜一卷,(清)唐勛纂,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

四川宣漢唐氏譜一卷,(清)唐治儒編,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石印本,F(xiàn)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漢縣東安鄉(xiāng)。

春風(fēng)唐氏家譜一卷,(清)唐殿選纂輯,清光緒八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陜西省圖書館。

唐氏族譜十卷,(清)唐學(xué)珊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采芝堂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玉祁唐氏族譜二十四卷,(民國)唐榮惠等重修,民國36年(公元1947年)梧封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現(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綿西唐氏二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民國)唐恭文等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昌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唐氏家譜,(清)唐子俊纂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安樂唐氏宗譜二十卷,(清)唐笙等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4年)思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毗陵遷錫唐氏家乘,(清)唐錫纂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唐氏譜十二卷,首一卷,(民國)唐蒼玉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毗陵唐氏家譜東分,西分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唐肯纂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鉛印本三十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衡邑唐氏續(xù)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清)唐文青等續(xù)修,清朝乾隆年間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浙江永康永康唐氏志,(現(xiàn)代)唐巖昌等修,1999年修膠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湖南桐木橋唐氏三修族譜,(清)唐文裕等修,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不可考唐氏族譜,(清)唐家謨,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3年)四敬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三冊,近有缺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無錫唐氏家譜,著者待考,鉛印本九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丹徒開沙唐氏宗譜,(民國)唐德榜等修,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蘇無錫唐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上海唐氏族譜六卷,(清)唐國海等纂,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德容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民國十八年唐在復(fù)增補(bǔ)重訂,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上海唐氏世譜,(清)唐錫瑞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上海唐氏族譜八卷,(民國)唐錫瑞纂,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鉛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平江金雞唐氏十一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晉陽唐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平江黃社唐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平江黃社唐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8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江陰唐氏支譜,(清)唐季達(dá)等纂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8年)務(wù)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奉賢唐氏族譜,(清)唐貞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武進(jìn)新河唐氏宗譜八卷,(清)邵之俊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7年)鳳梧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善邑唐氏續(xù)修支譜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丁丑年索貽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缺第十三卷,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唐氏五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橋木桐唐氏三修族譜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統(tǒng)二年(公元1908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橋木桐唐氏四修族譜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桐圭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唐氏族譜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

貴州鎮(zhèn)遠(yuǎn)唐氏族譜,(清)唐安,唐朝聘,唐明纂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43年)晉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F(xiàn)保存在青溪銅鼓浪本祠。


字輩編輯

廣西全州沙坪、廣西灌陽、四川岳池紅星、四川綿陽安縣河邊、四川閬中、重慶合川字輩:

孟孔叔梓彥,永志唐德守;

元良啟世昌,禮義承繼祖;

榮華(福/發(fā)/興)萬方,孝友傳家寶;

忠賢輔國章,天倫全克備,富貴耀桐莊。

湖南善邑唐氏字輩:

一支:“伯寶涵全楚清桂興添住仲允崇世萬繼希志方啟”;

一支:“鐘濟(jì)植耀達(dá)錫汝新煌基鎮(zhèn)淑相照載欽治樂鳴培”;

一支:“克紹彰先澤詩書迪俊賢傅家維孝友福壽自連綿”。

湖南瀏陽唐氏字輩:

小河舊序:“日子化三千際開裕廷錫”;

大屋舊序:“汝再朝興際開裕廷錫”;

小河大屋新序:“錫洪植煥起金源本輝基錦澤樹榮增銘湘集炳培”。

湖南湘潭唐氏字輩:“青紫傅芳昭如圭章學(xué)遵詩禮行重倫常惟著有慶家聲輝煌”。

湖南湘潭河口武岡益陽沅江唐氏字輩(唐輝后裔):始祖涼陵將軍居晉昌諱輝公主
  遷祖明季卜居古塘諱思銘公主
  老字派:普正宗廷可知唐如漢,永世成倫祖佑萬代昌
  續(xù)字派:傳家敦孝友,佐國建忠勛,紹美昭先澤,詒謀裕后昆。
  新字派:詩書堪繼武,行誼迪前光,品學(xué)珪璋選,聲名帶礪長。
  湘潭唐氏 作述昭先澤,聲名起繼賢,傳家貽令緒,樹德務(wù)心田。

湖南雙牌唐氏字輩:“一二三建光成如亞澳歐非美”

山東高唐唐氏字輩:“德鳳光永存善良咸壽吉康文同書在本一澤長”。

山東夏津唐氏字輩:“登有風(fēng)顯□天進(jìn)□學(xué)善文清世立致常”。

江西豐城唐氏字輩:“大士金之秉光垂鑒泰來燕臺銓毓象熙逵衍錫材”。

貴州鎮(zhèn)遠(yuǎn)一支始祖祖籍江西豐城玉蘭街來于明季唐氏子孫字輩:“學(xué)家大廷士其正有元仁永勝興中朝天必賀文光“。

湖北新洲唐氏字輩:“大啟輝先志鴻功繼世長”

湖北隨州唐氏字輩(叁道墳):“萬國世道洪光”

江蘇東海、新浦唐氏字輩:“學(xué)建維憲碧臻(震)祥吾福乃榮昌”。

晉陽堂。淦田唐氏庭梅公(自湘潭遷益陽衡龍橋唐家坪)后裔派語(17派始):

富顯仲表,倚添日名。萬世培本,慶遠(yuǎn)澤成。連開甲第,大眾家聲。

勛銘鐘鼎,運(yùn)翊升平。繩其祖武,率乃攸行。永興道德,博厚高明。

優(yōu)良傳統(tǒng),碩果豐盈。

江西金田唐氏字輩:“新系培本慶遠(yuǎn)澤成連開甲第大振家聲勛銘鐘鼎運(yùn)翊升平繩其祖武率乃攸行”。

浙江唐氏一支字輩:“福祿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寧聰”。

江蘇唐氏一支字輩:“本立元孝起宗節(jié)義”。

四川南充營山駱市新華村唐氏字輩:“正元世登高,文運(yùn)昌其子,代有賢良仁,懿體長發(fā)達(dá)”

唐氏一支字輩:

行輩:“飛鴻廣大……”

字輩:“文思朝光大德……”

唐氏一支字輩:“開辟乾坤久聲稱敦擅長倫常千古在孝悌百年芳甲第宜高占利名卜遠(yuǎn)物流罄波浩蕩遺澤自汪洋”。

安徽安慶宿松縣(原松滋侯國故地)唐氏字輩:“道正耀天光學(xué)富功先裕得崇明仕章”,堂號:楓湖

安徽安慶樅陽錢橋唐灣一支字輩:

孟之嘉時國 世德啟文光

積慶貽燕翼 昌熾振家邦(靈臺供奉有“晉陽郡”三字,相傳祖輩4兄弟來此傳衍了后代)

安徽亳州唐氏字輩:“亨井士學(xué)文傳家保敏善作福言”。

貴州遵義唐氏一支字輩:“一國從來盛,俸律紫微祥,應(yīng)知忠孝茂,政治啟大昌”。

湖南東安一支字輩:“榮添善喜以 太應(yīng)尚廷世 人立高明志 純修方可傳 守宜開佐治 師濟(jì)紹孚先 敬溯發(fā)祥第 本源啟晉昌 桐圭錫祚胤 祖德遠(yuǎn)流芳”

湖北棗陽一支:田運(yùn)趙開,玉樹金南,乃家之寶

山東莒縣一支:月明永和順,正立乾坤在,忠憲傳開成,仁義玉啟智。

湖北建始一支:世代斉榮昌,貽謀繼遠(yuǎn)長,流芳傳美秀,垂裕紹吉祥,詩書保國本,俊士啟文光,大慶開儒第,朝廷選賢良

陜南安康一支:文學(xué)仕化章,國正明家?guī),天太登科?/span>

四川金堂金龍:楚國有賢才引為朝中仕良善定盈昌

安徽阜陽太和縣的唐氏一支字輩:...德洪朝廷廣...


名人

先秦

唐叔虞:晉國開國諸侯


唐昧: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將軍

唐勒:戰(zhàn)國時期楚國文學(xué)家

唐狡:戰(zhàn)國時期楚國將領(lǐng)

唐舉:戰(zhàn)國時期相術(shù)家

唐雎:戰(zhàn)國時期外交家

唐厲:唐雎之孫,遷江蘇沛國

秦漢

唐秉:號東園公,秦末漢初之際隱士,“商山四皓”之一

唐蒙:西漢外交家,出使夜郎國

唐都:唐厲四世孫,任臨邛(今屬四川)令

唐林:唐都之孫,封為建德侯

唐蔚:唐林之子,遷徙居潁川(今屬河南)

唐帽:唐蔚三世孫,任會稽(今屬浙江)太守

唐翔:唐帽之子,任丹陽(今安徽當(dāng)涂縣東北)太守


魏晉南北朝十六國

唐固:唐翔之子,任孫吳政權(quán)中的尚書仆射一職

唐彬:唐固三世裔孫,任晉鎮(zhèn)西校尉、上庸襄侯,晉代軍事家

唐熙:唐彬之子,娶涼州刺史張軌之女

唐輝:唐熙之子,任前涼陵江將軍,遷居晉昌(山西定襄縣西北),后發(fā)展成為唐姓歷史上****郡望。

唐瑤:唐輝之曾孫,任西涼晉昌太守、永興侯

唐褒:唐瑤之孫,任后魏華州刺史

唐純:唐瑤之孫,任后魏太原太守

唐茂:唐褒之子,任秦州刺史

唐翼:唐茂之子,任后魏涼州太守。

唐令世:唐純之子,為壽陽令

唐靈芝:唐令世之子,為壽陽令

唐邕:唐靈芝之子,字道和,北齊尚書。唐邕三子唐羲,唐鑒,唐懿。

唐羲:唐邕之子,任隋府州刺史

唐鑒:唐邕之子,為武賁郎將

唐儉:唐鑒之子,字茂約,唐尚書特進(jìn)莒國公。唐朝前期重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憲:唐儉之弟,字茂彝,終金紫光祿大夫。

唐臨:唐朝名臣

唐紹:唐朝著名文人

唐彥謙:唐朝詩人、文學(xué)家、政治家

唐休璟:唐朝著名軍事將領(lǐng),兩次大破吐蕃

唐衢:唐朝詩人

唐肅:北宋官吏,“五豸唐門”之一

唐詢:北宋御史,“五豸唐門”之一

唐坰:北宋御史,“五豸唐門”之一

唐介:宋神宗宰相,“五豸唐門”之一

唐淑問:北宋御史中丞,“五豸唐門”之一

唐庚:北宋詩人

唐慎微:宋代醫(yī)學(xué)家、藥學(xué)家

唐寓之:南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曾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后稱帝,國號吳

唐婉:南宋才女

唐棣:元代畫家

唐勝宗:明代開國功臣之一,帝師唐瑜祖父

唐寅:唐輝后裔,明代畫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吳中四才子”之一,“明四家”之一

唐順之:明朝文學(xué)家、軍事家

唐賽兒:明初白蓮教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

唐瑜:明成祖朱棣的老師

唐甄:清初思想家

唐夢賚:清初文學(xué)家

唐英:清代傳奇小說家

唐再豐:清代雜技家

唐鑒:清末大理學(xué)家,曾國藩之師

唐才常:清末著名學(xué)者,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廷樞:清末大買辦

唐正才:太平天國將領(lǐng),封為“航王”,總管水軍

唐景崧:清末臺灣巡撫

現(xiàn)代

唐國安:清華大學(xué)第一任校監(jiān),校長

唐文治:交通大學(xué)首任校監(jiān)、校長

唐振緒:西南交通大學(xué)校長

唐崇仁:現(xiàn)代基督教著名的華人布道家

唐仲英:原美國鋼鐵大王

唐翔千:香港著名實業(yè)家

唐澍:陜西渭華起義領(lǐng)導(dǎo)人,曾任西北工農(nóng)革命軍前敵總指揮

唐亮:近代革命家、軍事家

唐紹儀:中華民國首任內(nèi)閣總理

唐生智:國民黨將領(lǐng)

唐繼堯:滇軍軍閥

唐淮源:抗日名將

唐敖慶:化學(xué)家,中國量子化學(xué)奠基人,中科院院士

唐有祺:現(xiàn)代化學(xué)家

唐稚松:計算機(jī)科學(xué)與軟件工程專家,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唐鉞:現(xiàn)代心理學(xué)家

唐長儒:現(xiàn)代歷史學(xué)家

唐蘭:現(xiàn)代文字學(xué)家、音韻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

唐文治:現(xiàn)代教育家

唐弢:現(xiàn)代散文家

唐一禾:現(xiàn)代油畫家

唐槐秋:現(xiàn)代話劇演員

唐云:現(xiàn)代著名畫家

唐家璇:現(xiàn)代政治家,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現(xiàn)任中國國際關(guān)系學(xué)會會長


唐家璇


唐英年:現(xiàn)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務(wù)司司長

唐君毅:現(xiàn)代著名哲學(xué)家、教育家,新儒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

唐國強(qiáng):當(dāng)代著名演員、書法家,以飾演諸葛亮聞名

唐孝威:物理學(xué)家,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唐孝炎:北京大學(xué)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有祺:化學(xué)家,中國晶體化學(xué)和結(jié)構(gòu)化學(xu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唐守正: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

唐啟升:海洋漁業(yè)資源與生態(tài)學(xué)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

唐崇惕:中國寄生蟲學(xué)家,中科院院士

唐仲璋:中國著名生物學(xué)家,中科院院士

唐德剛:著名歷史學(xué)家

唐寧:香港歌手、演員

唐詩詠:香港主持、演員

唐林:臺灣演員、主持

唐文龍:香港演員

唐劍康:香港著名唱片騎師。

唐曉坤:大陸地區(qū)知名IT人士,為銀行電子化進(jìn)程做出杰出貢獻(xiàn)

唐雪卿:粵劇演員,薛覺先夫人

唐飛: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唐盼盼:中央社社長

唐禹哲:臺灣歌手、演員

唐從圣:臺灣演員、主持

唐金鳳:中國著名講師

唐嫣:大陸著名演員,被大家稱為奧運(yùn)寶貝,新一代中戲;

唐利斌:材料科學(xué)家

唐雙寧(滿族):601818 光大集團(tuán) 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唐蒙:上海電視臺體育頻道(五星體育)首席體育評論員

唐杰忠:中國相聲大師

唐傳勤:好當(dāng)家集團(tuán)董事長

唐鈺:亞洲投資銀行會議AIBC代表;國際注冊會計師(英);謝菲爾德畢業(yè)生卓越成就獎

唐偉:曾任世界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公司副董事長

  因唐姓名人眾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

宗族特征:

從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窺其姓氏特征一斑。

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為:“福祿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寧聰!

又江蘇一支字行為:“本立元孝,起宗節(jié)義!

郡望

晉昌郡:晉昌郡在歷史上有兩處:①該晉昌郡在西晉至北周時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肅安西,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安西縣、玉門市一帶,其地在隋朝時期均屬敦煌郡,唐朝時期又析出為瓜州晉昌郡。②該晉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間的后梁設(shè)于今陜西省石泉縣一帶。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qū)。隋、唐兩朝的北?ぜ辞嘀,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qū)。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qū)。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fù)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晉陽郡:春秋末期,趙簡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晉陽城,在今太原西南晉源鎮(zhèn)。秦國改置為晉陽縣,為太原郡治所,屬太原郡轄屬(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為太原郡。西漢初年曾經(jīng)設(shè)為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又兼置并州。東漢時期撤掉了并州,晉陽歸屬于冀州,分置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陜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晉時期予以擴(kuò)建。南北朝時期北齊于汾水東岸增筑新城,在舊城增設(shè)龍山縣。隋朝時期以龍山縣為晉陽,而原晉陽則為太原。五代時期為北漢都城。大宋王朝滅北漢后,毀掉晉陽,將其移到并州至陽曲(今山西太原)。


堂號

晉陽堂︰因郡立堂。

晉昌堂︰因郡立堂。

魯國堂︰因郡立堂。

北海堂︰因郡立堂。

禪讓堂︰因唐堯開禪讓之功而得。

圣仁求正堂︰堯禪于舜,舜禪于禹,而圣仁賢名得正天下。